10月6日,河南省周口日報社記者沈鐸搭乘從陜西寶雞開往四川廣元的6063次公益性“慢火車”,見證了該車列車長向寶林退休前的9個小時。
10月6日,中秋,我登上從陜西寶雞開往四川廣元的6063次列車。這天,列車長向寶林與他守護了39年的寶成鐵路告別。
?。ㄒ唬?/p>
1958年1月1日,寶成鐵路正式建成通車。從那時起,6063次列車便穿行于綿延的秦嶺山脈間,行經陜、甘、川三省,單程運行344公里,平均時速不足40公里,往返運行24小時,途經33個車站。
由于逢站必停、票價低,沿線山區(qū)群眾趕集、上學、探親都會乘坐這趟車,他們親切地稱之為“秦嶺小慢車”。
有人通過這趟“小慢車”走出大山,在更廣闊的世界實現人生價值;有人又坐著這趟車回來,守護這條孩子們的求學路、老鄉(xiāng)們的出山路,向寶林就是其中一位。
列車行至秦嶺車站時,我見縫插針地采訪了向車長,得知他出生于甘肅,在陜西上學,在四川當兵。
“我一入路,就在這條線上擔任列車員,如今已經過去39年?!痹洠驅毩直欢虝旱卣{到其他線路工作,但最終還是回到了寶成線。他說,他割舍不下與寶成鐵路的特殊感情。
“跑完這趟車,我就要退休了?!彼酆瑴I花,話語間滿是不舍。
采訪當天,除了常來常往的老旅客,還有幾位特殊的旅客——向車長的愛人、兒子、孫女,以及專程從上海趕來的老朋友。大家有一個共同目的:陪向車長站好最后一班崗。
向車長告訴我,他的父親16歲就投身寶成鐵路建設,通車后留在沿線宏慶站做養(yǎng)路工人;他的兒子也已入路多年,現在寶雞站從事列車調度工作。

向寶林和愛人、孫女在站臺合影。
(二)
“小時候,每次坐車時,母親總會叮囑我‘注意安全,有時間看會兒書’。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,也啟發(fā)我們設立‘通學車廂’。”向車長口中的“通學車廂”,就是6063次列車專供學生看書、寫字的3號車廂。
“沿線19所中小學的學生每周都會乘坐我們這趟“慢火車”。之前,娃娃們都趴在行李上看書、寫作業(yè),我們心里都特別心疼。”后來,經向車長等人的不懈努力,“通學車廂”成功投入使用。各級各界先后投入20余萬元,逐步完善車廂內設施,這趟在寶成線上跑了大半輩子的“小慢車”有了一個新身份——穿越秦嶺的“移動自習室”“火車圖書館”。
“通學車廂”角落里立著一個書架,上面整齊擺放著童話故事、科普讀物、經典文學等書籍。當天,幾個孩子或坐或靠,正靜靜閱讀。其中一位小朋友看到我在采訪向車長,興奮地說:“讀萬卷書、行萬里路,我長大了也要做記者!”
從“通學車廂”出來,我走到緊挨著的4號車廂。此時,列車在鳳州站???,一位大娘拎著一筐蘋果上了車。
向車長說,沿線群眾有時會上車賣點瓜果蔬菜、山貨臘肉,也有人攜帶家禽家畜乘車。在保障旅客正常、安全乘車的前提下,他們將4號車廂設置為“惠農車廂”,拆掉兩排座位,方便群眾放置、售賣農產品。
“向車長,今天有上行6063嗎?”“有!今天咱們上下行慢車都正常開行,您注意查看咱們的群消息?!辈稍L中,一通電話打斷了我和向車長的交流,電話那頭是一名計劃在徽縣站上車的旅客。
“為更好地服務沿線群眾,我們組建了好幾個微信群,會及時在群里公布列車開行、天氣等情況,方便沿線群眾查看?!毕蜍囬L邊說邊向我展示他的微信群。
負責1號車廂的列車員張寶強告訴我,西成高鐵開通后,川陜往返更便捷,但仍有許多人乘坐這趟列車出行。

向寶林車長向記者展示便民微信群里的消息。
?。ㄈ?/p>
窗外,夜色漸濃。嘉陵江水靜靜流淌,見證著這趟公益性“慢火車”的日常。
正在為旅客辦理補票手續(xù)的乘務員左萍對我說:“車可以慢,但是不能停。只要群眾有需要,我們的工作就有意義?!?/p>
“通學車廂”的瑯瑯書聲,“惠農車廂”的山貨交易,微信群里的聲聲叮囑……當“中國速度”不斷刷新世界認知,在秦巴山深處,這趟平均時速不足40公里的“慢火車”,正以另一種節(jié)奏,書寫著“人民鐵路為人民”的底色。
19時,列車抵達廣元站。站臺上,我邀請向車長合影,并誠摯祝福他榮休快樂。

向寶林和同事在高潭子站組織旅客上車。
隨后,我換乘時速350公里的G1987次列車前往成都。
來源:中國記協(xié)
文圖:沈鐸
編輯:齊美華
審校:李孝佺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